时间: 2024-02-16 13:49:56 来源: 企鹅电竞在线-图片
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洛阳市孟津区城关镇牛步河安置区建设工地发现
牛步河安置区于2022年1月举办开工仪式,根据相关规定,考古人员在对建设工地开展考古勘探时发现6座古代墓葬,墓中出土有陶罐、陶壶、陶仓、陶井、陶俑、铜镜、铜盆等器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等,考古人员初步判断为东汉时期墓葬。目前,相关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完成。
“如果穿越到曹魏时代,一定要用这么精美的杯子喝一杯佳酿”……6月4日,记者在洛阳博物馆看到,游客在洛阳博物馆开启了与文物的“千年对话”。
家住涧西区的黄南和记者说,他在支付宝首页找到洛阳博物馆小程序的智能服务卡片,点击“到馆必看”,即可看到洛阳博物馆馆藏的白玉杯、黑釉马、金银平脱花鸟铜镜、鎏金铜羽人、母鼓方罍、三彩骆驼、石辟邪、兽面纹铜方鼎、彩绘陶马与驯马俑、永宁寺佛面相10件珍品介绍;点进“国宝AR发弹幕”,则直接可用AR扫描APP直接对线下文物进行打卡,并可发送弹幕发表感想和评论,与其他打卡游客隔空交流,实现在虚拟世界中“到此一游”的心愿。
除此以外,端午节期间,洛阳博物馆还推出了“北魏牵手女俑出游记——端午篇”,馆藏精品北魏牵手女俑将“活”起来,带领网友“云游”博物馆。
“这些‘黑科技’让博物馆冰冷的文物更加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AR弹幕活动是基于支付宝AR技术、LBS定位技术的场馆寻宝创新体验,这种“科技+创意”的模式,打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性,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以全新理念演绎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承,同时助力洛阳市青年友好城市建设。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洛阳博物馆开展了“沉浸式过端午”研学活动。
课堂上,研学导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以及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并设计了沐兰汤、斗草、画额等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体验中,进一步探索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与仪式感。与此同时,小朋友们还化身小小礼仪官,走出教室,走进展厅,通过行叉手礼、系端午索、送祝福的方式,积极向大众传播端午传统习俗文化。
在“巧手做香囊”的实践环节,小朋友们认真耐心,将美好的“端午祝福”倾注于一针一线之间,制作了精美的香囊,锻炼了动手能力。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知,体验了传统节日习俗,而且加深了对传统礼仪和文化的了解,并将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进行推广,做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为弘扬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6月3日下午,洛阳民俗博物馆联合琵琶峰艺术团特别推出“情忆端午 礼赞中华”端午诗会活动。此次活动开幕仪式在潞泽会馆举行,洛阳民俗博物馆副馆长鲁国胜、洛阳市朗诵学会副会长、琵琶峰朗诵艺术团团长臧维群出席活动。
伴随着宛转悠扬的配乐,此次诗会隆重开场,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的诗歌盛宴。表演以配乐诗朗诵为主要形式,《乙卯重五诗》《永恒的端阳》《端午日》《在汨罗江上找寻》等作品轮番上场,琵琶峰艺术团的表演老师们用饱含深情的朗诵,深情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贤屈原的怀念和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情。“诗歌、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的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节。”一位驻足观看表演的游客说。
时逢端阳,炎黄后辈思屈原。洛阳民俗博物馆此次端午诗会活动,将文学、传统节日与古建文化相结合,还原出了一个沉浸式的、原汁原味的端午节,充分释放出博物馆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观众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知。
6月3日,天子驾六博物馆举办《端午传文化 艾香祝安康》端午节社会教育活动,小金老师与在场的小朋友分享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有关端午节南北方的不同文化等等,并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们深刻感受端午节的古老传说和舌尖上的端午文化,体验环节,孩子们拿起手中的针线自己动手缝制出了别具一格的端午“彩粽”,亲手体验民间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魅力,此次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传承、更是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民间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充分发挥纪念馆的红色教育功能,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于5月14日至6月4日的每周六实行延迟闭馆。为丰富广大群众的参观体验,值此端午之际,6月4日,洛八办纪念馆开展了博物馆奇妙游活动。
活动分为“最强大脑”猜红色谜语和“狙击手”射击打靶体验两个环节。活动自下午5点一直持续到了7点半,虽然下着阵阵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参与的热情,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让各个年龄段的游客群体在愉悦中欢度了节日。
在“最强大脑”猜红色谜语环节,“双双过红河(猜一个党史事件)”等一个个红色谜语和诗词,通过抽题的方式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大家对党史知识的记忆。
“狙击手”射击打靶体验环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许多前来体验的小朋友在射击中不仅锻炼了胆量,还学到了不少有关馆内珍藏背后的故事与知识。
本次活动寓教于乐,用新颖的方式提高大家参观体验的同时,也做到了让广大游客重温光荣党史,亲身体验在“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条件下,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不易。下一步,洛八办纪念馆将继续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用多元化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精神,用更大众化的方式培育好红色根、红色魂!
洛阳民俗博物馆组织开展“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古代建筑之屋顶样式篇”专题培训
6月9日下午,洛阳民俗博物馆组织开展以“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古代建筑之屋顶样式篇”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特别邀请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团队全国高中历史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赵林安为大家授课,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赵光付主持,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赵林安老师首先以“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为开篇,讲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人为中国古代建筑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家庭趣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古建文化的浓厚兴趣。随后,赵林安老师重点从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千变万化的中国古代屋顶、中国古建筑屋顶装饰等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古代建筑的不同形式、特征、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在授课过程中,赵林安老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传统建筑的独特姿态和古典美感,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的图片示例将“宝顶”“山花”“悬鱼”“鸱吻”等学术名词解释得清晰明了,在讲解中国古代屋顶时,赵林安老师更是结合了潞泽会馆的古建实体,让在场的工作人员能够更直观、生动地感受到古代屋顶的丰富类型和鲜明特征。
最后,赵光付做总结发言,古建筑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赵林安老师的讲解结合了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内容详实,条理清晰,为大家深刻而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这次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为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古建筑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为进一步树立博物馆对外开放窗口形象,提升讲解团队的专业素养,近日洛阳周公庙博物馆针对讲解队伍和青年人才培养对象组织并且开展了讲解业务轮训。本次培训通过四个阶段着重从讲解概念化、讲解技巧与礼仪、展厅实操指导点评等环节实施,旨在通过培训更好去讲好周公故事、传播礼乐文化,促进中华民间传统文化高质量宣传。
在培训现场,李惠娟老师分别从讲解工作内涵、基本要求、讲解语言中常见的问题、如何展示讲解员最好一面及如何应对讲解中出现的特殊问题等诸多方面对大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同时将自己从事30多年丰富成熟的讲解工作经验分享给大家。
开展讲解业务培训,就是要深入挖掘人工讲解的优势,拉进与公众的距离,全面提高讲解团队的综合素养,提升博物馆的对外服务水平。此次培训馆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大家学习态度端正认真,自觉遵守纪律,老师授课理论结合馆内实际,现场互动交流,拓宽了讲解团队的视野,交流了彼此的工作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提升讲解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观众,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于2022年6月6日至8日,邀请洛阳市优秀革命史专业讲解培训和礼仪培训老师李惠娟到纪念馆授课。
本次培训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实际操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设置重点从仪容仪表、展厅接待服务礼仪、讲解的语言表达技巧、讲解稿件的编写、规范发声、气息运用等方面展开。授课过程中,李老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地专业化培训,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互动良好。
理论课程结束后,李惠娟老师带领讲解员在展馆内进行了实战演练,针对每位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的声音、语气、普通话、表达方式、体态语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一点评和辅导,让大家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进一步调动了纪念馆讲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讲解员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大家纷纷表示,将不断增强知识储备、锤炼业务能力,追求有亲和力、声情并茂的讲解效果,做到史物结合,因人施讲,从而更好地发挥洛八办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平台作用。
为更好地传承礼乐文化,弘扬中华民间传统文化。5月27日到6月2日,洛阳周公庙博物馆特开展了为期6天的“青艾飘香 趣识端阳”线上知识竞赛,本次竞赛围绕端午节的来源、习俗等相关联的内容展开,内涵丰富、趣味性强,自发布之日起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积极参与。
在线上答题结束后,工作人员从后台筛选出排名前十的参与者,在端午节当天邀请获奖者到博物馆领取馆方准备的端午节礼物,在获得知识愉悦的同时,打卡博物馆领略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魅力。
6月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恢復开放。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开放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限流、预约、错峰”,全员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入馆时,需进行身份証件核录、现场健康码扫码登记、接受健康监测并出示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証明。
根据疫情防控有关政策,结合当前实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自6月11日起按照75%限流要求恢复开放。观众须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预约并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配合体温检测、北京健康宝扫码登记并全程佩戴口罩。
6月7日,历时四年建成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宣布,将于2022年7月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联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从7月2日起为新馆启用举办7项开幕展览。
故宫博物院表示,开幕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900余件,其中约七成文物为首次赴港展出,包括绘画、法书、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雕塑、图书典籍、古建藏品等类别,展现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顶级规模、级别最高的文物出境展览。
本着文物安全第一的原则,展品展期为1到12个月不等,部分文物计划轮换展出。展品中不乏重量级亮点文物,如兰亭八柱之《唐虞世南(传)行书摹兰亭序帖卷》、五代阮郜的传世之作《阆苑女仙图卷》、代表宋徽宗艺术审美画作的《雪江归棹图卷》、北宋定窑瓷名品孩儿枕、清乾隆款白玉桐荫仕女图山子等,以期为公众奉献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7项开幕展览分别为“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第1展厅);“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第2展厅);“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第3展厅);“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第4展厅);“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线展厅);“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第8展厅);“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第9展厅),涉及故宫从皇家宫殿到博物馆的历史、宫廷生活、中国陶瓷、古代工艺和书画等多种题材,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6月11日上午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开幕式,随后将举行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开工启动仪式,为工程开工奠基。
为了把更多珍贵文物藏品呈现给观众,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被列入省级重点项目,于2021年1月批复立项,工程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其中地上1.8万㎡,地下1.4万㎡,工程建成后,将大大增强展览展示和科学技术研究能力,有效拓展公务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博物馆建设质量。
甘肃省博物馆坐落在位于黄河之滨的兰州市,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可以追塑到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
据了解,经过数次改扩建工程,目前甘肃省博物馆各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渊源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甘肃省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6万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702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慢慢的变成了甘肃省对外宣传展示甘肃形象的城市“会客厅”。
6月9日,青岛国际客厅建设再添科技与文化交融的新符号。由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文旅局主办,市南区科技局、市南区文旅局联合承办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俄博”)(中国青岛)虚拟分馆签约揭牌仪式在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举行,此次为俄博在中国落地的首家虚拟分馆。
俄博素有俄罗斯“故宫”的美称,是全球收藏俄罗斯艺术品最多的博物馆,拥有油画、水彩、版画、雕塑和装饰应用等艺术藏品40余万件,覆盖了俄罗斯10世纪迄今的艺术历史。此次落地青岛市南区的虚拟分馆,将依托区内科技公司数字创意技术优势,集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数字孪生等多项前沿技术于一体,将数千公里外的俄罗斯顶级艺术品在云端全方位、多细节地呈现到观众眼前。
在现场,展现了众多俄罗斯油画,最引人注目的是同比复制的十余幅俄罗斯国宝级油画,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彩虹》《春之始》《三月》《春天晴朗的天气·谢尔盖耶夫镇》《绿色的吵闹声》等。现场“俄罗斯人民(功勋)艺术家风景油画展”和“俄罗斯列宾美院博士生作品展”也同时展出。
仪式现场,中心运营机构“青岛阿斯顿工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与北京俄博展览有限公司进行战略签约,双方后续将在虚拟分馆运营,科技、经贸、文化领域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了解更多文博资讯,请浏览洛阳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和新浪微博@东方博物馆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