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1-21 13:48:36 来源: 企鹅电竞在线-图片
看这次被选入“网络投票”环节的106句,感觉依然选不出最佳对句。逾17万比对句,果然没有“高佬”么?
普眼:普眼菩萨为观音菩萨之异名。《圆觉经》中普眼菩萨就是观音菩萨;(我估量是因此被断定为“合掌”而筛选的,后边对此具体解说)
像经:佛像与经典,见丁福保《梵学大词典》。“像经”可转意为佛法、释教文明。“像经”出自《顺权便利经》假号品第四中“我自心念。地点土地逮得听服如是像经。亦当承斯众祐之地闻清净行。”句中“像经”意指佛法。又由于佛像和佛经是释教文明最重要的载体,礼拜佛像、吟诵佛经是信众学习佛法的最遍及方法,且释教中有像教、经教之说,故“像经”可转义为佛法、释教文明。
“观音山上观山水;普眼像前普像经。”作有主语解说时意思是观音菩萨首停此处,观察山水灵智,并在此变幻法身宏扬佛法普渡众生;作无主语解说时可理解为游客来到观音山上赏识俊美风光,并在观音圣像前普求佛法庇佑。
此对句的创意来自东莞观音山的观音传说。与全国各地观音山比较,东莞观音山的传说有两点共同之处:一是观音菩萨进入中土首停之所;二是观音菩萨在此变幻三十六法身。
榜首个传说能够与出句“观音山上观山水”树立联络,菩萨首停此地,“观山水”以观察此处山水灵智;那么下联便能够叙述第二个传说,观音菩萨变幻三十六法身以宏扬佛法。
如此,观音菩萨在山上“观山水”与“普像经”,非咱们信口言之,而是的确有此传说,咱们言之有据。由观音菩萨观察山水灵智从而宏扬佛法,上下联意思逐层递进并杰出同一个主题,可显示东莞观音山的释教根由。
邹继海先生一向着重“山水”要转义,我以为还应该细心品读“观山水”三个字以提高联句的意境内在。“观山水”就是看山看水,可解读出参禅的三重境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对句“普像经”也能够理解为含有宏扬佛法的三重境地。榜首重是信佛,烧香、礼拜,求菩萨保佑;第二重是学佛,发心、修身,参悟佛法;第三重是成佛,醒悟、证道,普渡众生。
没能当选的原因,我想必定是在初审时被断定此对句犯了“合掌”之忌。可真的应该断定为“合掌”吗?
关于“合掌”,现在观念首要有两种:榜首种观念以为,两句意思相同是合掌,不能只看一词一语;第二种观念以为,只要是上下联近义词相对就是合掌。
我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叶子彤先生在关于《联律公例》的 “解读”中指出,“一副楹联是不是合掌,首要看上下联意思是不是重复、相同,而不能只看一词一语是不是同义或近义。”
王力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给出合掌界说是诗文对偶含义相同现象,就是近义词相对。而在八十年代,王力先生对这个界说又做了批改,以为实词中的近义词未形成出句与对句的句义相同,还过得去,而虚词相对能够从宽。事实上,仍是回到了“两句不行一意”的原点。
查阅了许多关于“合掌”剖析的文章,发现有一些支撑第二种观念的人,常以王力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观念作为理论支撑,而避谈王力先生八十年代的关于“合掌”的批改定见。
我是不支撑第二种观念的。假设渐渐的呈现近义词就是合掌,那么潮州市双忠祠那副名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岂不也成“合掌”了?
当然,极佳的对句最好是能防止这些争议,但也不应该由于存在争议便容易断定,而是应该像叶子彤先生在“解读”中所言“在楹联创造、赏析、评定中必定要掌握好判别‘合掌’的标准。”
邹继海先生解说说“观音山上观山水”可作有主语和无主语两种解读,出句因此有了两种断句方法。
当作无主语解说时,“观音山”是一个名词,此刻是以“普眼像”相对的,两者是彻底不同的事物,因此在此解读下无“合掌”之争。
当作有主语解说时,对句中的“普眼”与出句中的“观音”同指观音菩萨,有些专家便以此断定为“合掌”。假如此刻,不把“普眼”解说为观音菩萨,而是将“普眼”解说为韦陀菩萨,(释教中也称释教护法神韦陀为普眼菩萨,传说韦陀与观音有宿世姻缘,是对面夫妻,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中必定有韦陀菩萨像。)此刻,对句中的“普眼”与出句中的“观音”就不是相同人物,就不合掌了,是吧?
但如此解说,联意就发生了改动,偏离了叙说观音山传说这一主题,这是我不愿意的。仅是在一种断句下主语相同,并且这时主语相同是需求的,不然叙述别的一人别的一事,对杰出楹联主题非常晦气。
且释教楹联中上下联同指一人的联句也有,如“由来古佛非女子;只缘大士有婆心(江苏邳州徐塘三圣庙观音像对联)”中“古佛”“大士”均指观音菩萨;“大肚包含,现前住位兜率主;浅笑圆融,当来出生弥勒尊(成都文殊院大王殿)”中“兜率主”“弥勒尊”均指弥勒菩萨。
观音山景区历经多年征得对句数十万比,而未得佳句。前次征联逾16万比,俱为“矮佬”,这次选出的106句,好像也无“高佬”。
2、难在“事对难于言对”。“观音山上观山水”讲的是一件事,对句也有必要是一件事。作有主语解说时,对句中人物不能弱于“观音”,对句所言之事不能弱于“观山水”,不然联句必虎头蛇尾。
3、难在须主题一致、和景区相关、显示名山文明与楹联文明。征的是观音山景区山门楹联,对联还需求有必定的品尝,不能过于平平。景区外与“观音”相对的人和事相对好找,但难以与出句一致主题,更难与景区相关;景区内能与“观音”相对的人和事不好找,即使找到,也不适合放在下联,由于此山以“观音”而名。
“观音山上观山水”对句之难,不是难在文词,而是难在思路。“普眼像前普像经。”是我在重复研究观音山的材料和重复观看邹继海先生关于征联的解读,苦心思索后的偶得之句。“观音山上观山水;普眼像前普像经。”源自东莞观音山异乎寻常的观音传说,可显示此释教名山的共同释教根由;“观音山上观山水;普眼像前普像经。”可解读出参禅的三重境地和宏扬佛法的三重境地,有必定的意境。
“普眼像前普像经”虽不敢说是绝妙之对,但我以为要找到在主题和意境方面比它更佳的对句,很难。
我坚信观音山景区征联之诚,期望征联评定组委会能对此对句进行复议,也期望观音山征联梦提前能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