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这十余年间,我们与所有的藏家、同行以及众多的喜马拉雅艺术爱好者一同学习、同步成长,一起见证喜马拉雅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日益兴盛。
此次中国嘉德2024秋拍佛教艺术专场,用尽心思挑选了近百件佛教艺术精品,囊括了中国历代有代表性的雕像作品,含盖了宫廷佳作、尼泊尔、印度及西藏等地区的优质造像、绘画艺术精品,充分体现喜马拉雅艺术无与伦比的非凡魅力。我们期待与您一同走进神秘美丽的独特之境。
5. 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古器物展览图录(一)112-113页,2010年。
7.《鸣鹤清赏——瑞宝阁藏金铜佛像》,邢继柱著,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12年,P206。
“吉金成瑞 宝相庄严—瑞宝阁藏金铜佛像展”,2012年9月22日—10月22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十五世纪初期的宫廷铜鎏金造像可谓是中国佛像铸造艺术之巅峰。究其渊源,可追溯至元代。元时起,皇室开始大力推崇藏传佛教,明代基本延续了元代的对藏政策。至永乐年间,明朝仿效前朝,设立了僧官制度,包括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等职位,并通过册封这些宗教领袖来巩固对西藏的控制,保持一种受册封者定期朝贡、明朝则给予丰厚回赐的关系,从而促使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出一种新的风格。比如乌尔里希·冯·施罗德编著的《西藏铜佛造像》一书中,收录了西藏寺院收藏的共计五十四件“大明永乐年施”作品,其中大部分保存在布达拉宫(见《西藏铜佛造像》,乌尔里希·冯·施罗德,香港,2001年,第二卷,第1237-91页)。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在西藏流传下来,是因为永乐皇帝统治期间,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僧侣和寺院给予了不间断的慷慨的赏赐与赞助。
永乐宫廷造像,精致又不失灵动,特别是躯干的轻轻扭动,与周身装饰品的线条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优雅的动感,这一特点直接反映了明初宫廷的中国审美韵味。轮廓分明的细窄腰部和宽阔的肩膀则反映了自元代传入中国的印度、尼泊尔等地造像传统,并成为汉藏风格的基础。此外,此像的铸造师巧妙地将藏族对装饰的热爱(从菩萨周身奢华的珠宝、缨络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与对细节的细腻把握、精湛的铸造技术和中国风格的自然主义融为一体。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虽然藏族工匠常常采取半宝石镶嵌装饰佛像,但根据明初宫廷造像的审美,这一部分被完全省略,永乐至后来的宣德宫廷造像均无宝石镶嵌。
此尊观音菩萨像,头戴花冠,顶结高发髻,耳侧缯带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莲花圆珰。头顶花冠样式简洁,五冠叶一模一样,均呈等腰形叶片状,中心雕一颗大宝珠;面形方正,神情和煦。双目微阖,嘴角笑意明显,透露出菩萨悲天悯人之意。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肌肉饱满有力。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有连珠式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足有钏镯装饰。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特有的质感。
此尊精心刻画的观音菩萨像,双手于胸前结转印。右手伸出的三根手指代表佛教教义中的“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和“大乘”。左手伸直的三根手指象征着佛教的三宝:佛、法、僧。右手掌心外缚代表着将佛法授予他人,左手掌心内缚代表自身对这些教法的内悟。双手各牵捻一枝莲茎,在左右双肩外侧的茎端各生出一果实、一盛放、一含苞的一大两小三枝乌巴拉花(蓝莲花),果实表义以迦叶佛为首的过去诸佛,盛放之花代表在世的释迦牟尼佛,含苞花蕾代表以弥勒为首的未来佛,所以它们意味着未来、现在、过去三世均是如此的依止着佛法的誓愿而行。
观音座下承双层深束腰仰覆莲座,莲瓣修长而挺拔,每瓣尖以三小连珠缀饰,莲座上下缘均有豆粒状连珠纹。这种细长莲花瓣只出现在永乐小尺寸随身佛中。莲座台面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楷书款,阅读方向为从左至右,与中国古代自右向左的阅读习惯并不相符,这样的书写方式,却是与当时梵文、藏文的阅读习惯相符的。
此类永乐宫廷造像制工精佳,标准统一,但亦不乏多样性及原创性。比如是挺直上身的坐姿或是三折扭姿,即便是同一题材的造像,也不完全一样。与本场这尊相似度最高的,是大昭寺所藏一尊文殊菩萨像,收录于施罗德先生《西藏铜造像》卷二中,1269页,图352C,除了肩头莲花芯所置法器两尊不一样外,头顶的宝冠样式、姿态、神情、莲座和莲瓣的制式均无二致。另外台北鸿禧美术馆亦珍藏有一尊与此件艺术风格、及包括头冠在内的装饰手法都颇相似的永乐度母像。
且此种施说法印的莲花手观音亦甚为罕见,常见的永乐莲花手观音多呈自在坐姿或游戏坐姿,如施罗德先生书中收录的两尊布达拉宫藏永乐像,图353A和355A。瑞士莱特博格博物馆收藏的一尊莲花手观音像,亦与施罗德书中收录的图355A姿态相仿。
永乐宫廷造像多为18-25公分的尺寸,20公分以下的,可谓凤毛麟角,如本尊一般仅14公分的,在目前已知的永乐造像中仅此一尊。20cm以下小尺寸永乐造像,数量稀少,却在拍卖市场中有不俗的表现,可以借鉴苏富比香港2006年10月,Speelman先生珍藏明早期宫廷造像专场中的三尊:一尊18公分的旃檀佛立像,Lot803,以3092万港元成交,约合人民币3215万元;Lot806的一尊绿度母像,以人民币734.6万元成交:另外一尊20cm的独雄大威德金刚,Lot812,当年以4100万港元成交,约合人民币4264万。
此外,苏富比纽约2018年春季拍卖会,一尊18.4cm的文殊菩萨像,与本尊姿态工艺极为相似,帽冠同样是五片同款式叶片,而非永乐造像常见的大U型中央冠叶式头冠,当年以133.5万美元成交,可作参考。
2《鸿禧集珍——一九九六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1996年,50页,图15。
3《鸣鹤清赏—瑞宝阁藏金铜佛像》,邢继柱先生旧藏,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56-157页。
此尊米拉日巴像,面含笑意,头饰短发,发端卷曲,头颈及卷发没有鎏金,推测其上原有泥金彩绘。面相清瘦,长眉细眼,鼻梁高挺;唇部刻划写实,唇线清晰,双唇抿起,笑露牙齿。右手抚膝,左手正欲拢耳吟唱道歌,左腿支起,右腿横盘,舒坐于束腰莲座之上,一副超然物外的势态。袒胸露腹,衣袍质地柔软,松垮垂落,衣褶线条自然流畅,其上錾刻花卉纹饰,疏朗雅致。米拉日巴的相关艺术作品多为右手置右耳旁的姿态,表示他吟唱道歌传法的方式,以左手拢耳者甚为罕见。主尊座下承宽大的束腰式仰覆莲座,莲瓣圆鼓,极为饱满,光素无纹,上下对称分布。造像雕工精湛,人物形象生动写实,比例匀称,为藏地祖师类造像之精品佳作。相似造像还可参考2023年苏富比纽约春拍释出的一尊银局部鎏金米拉日巴像连铜鎏金莲座,同样出自西藏15世纪的作品。
参阅:苏富比纽约2023年3月22日,Lot108,原菩萨道收藏,成交价211.7万美 元,约合人民币1454万元。
此尊天王像,一面两臂。双目圆睁,须眉微蹙,双唇紧抿,呈现薄怒状,尽显天王之威严。头戴五叶宝冠,冠叶亦呈宝珠形状;身穿金属铠甲,以两道皮带分别紧束胸下及圆鼓的腹下,更添精气神韵;铠甲刻画细腻,胸前与腹部浮雕八幅,配合尾端微微翘起的皮带,立体感极强;足蹬战靴,右手拇指中指捏结成环,环内原应插着胜利宝幢,今已憾失;左手托着口吐长串珍宝的吐宝鼠,象征能赐无尽财宝。天衣飘带极为出彩,穿臂而过,在头后成圆拱形,似头光一般,尾端自然飞舞,轻快地飞甩在身体两侧,令造像别具灵动美感。天王以威震三界坐姿,坐于伏地雪狮背上,红鬃雪狮形态逼真,呈回首怒吼状,卧于单层圆形覆莲底座之上。莲瓣宽大肥厚,敷施正面;莲台上沿饰简刻连珠纹一道,莲珠纹上方还有一道三角形与阴刻竖线构成的规律图案,独特精美,可能表现仰莲及莲芯。
由于财宝天王像、财神像具有美好寓意,满足了人们对追求富贵、财富、仕途的期望,因而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一直备受藏家追捧。此尊财宝天王像的细节与装饰风格比较独特,眼偏圆,眉弓的弧度与上眼睑几乎相同,这令身姿威猛的天王像带上一点憨憨的萌感,怒相却不十分凶恶。此尊面相与嘉德2021年秋拍编号3859的一尊15世纪财宝天王像,颇有几分相似,应是当时受尼泊尔佛教艺术影响较深的藏中地区作品。
此幅品相完美的唐卡作品,是西藏美术史上著名的“噶当巴”唐卡。本场这幅释迦牟尼说法像噶当巴唐卡十分典型,精准地展现了十分浓厚的“噶当巴“风格绘画艺术风范,对于研究西藏早期噶当巴唐卡艺术的风格与题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画面结构呈现上中下三部分,简洁明了。画面上方天界绘有肤色呈白、黄、红、蓝等色的七位佛陀样貌的诸佛,应是过去七佛;中央主尊所在的华丽座龛绘制在黑底,勾勒细碎小花朵的背景之上,背光外、龛左右两顶角各绘上师一位;下界绘转轮王七政宝,从右至左分别是金轮宝、神珠宝、白象宝、绀马宝、将军宝、主藏臣宝和玉女宝。
此幅唐卡中央主尊,释迦牟尼佛头饰螺发,发髻圆隆,以摩尼宝珠顶严。面庞丰圆,五官相对集中,眉眼上翘,嘴含笑意,突出了佛祖的慈悲与关爱。上身躯体劲健修长,身金色着袒胸露右臂红色福田格纹袈裟,袈裟紧紧覆裹肌体富有写实美感。双手举于胸前,结说法印。双足呈金刚跏趺坐,安住于狮子彩色莲花月轮之上。佛陀身后有背光宝座,拏具是简化过的,仅余龙女、狮羊兽及白象;宝座左右两侧各绘一位浅色身胁侍菩萨侍立。二菩萨呈微扭立姿,身形优美,头戴花形宝冠,周身严饰俱全,赤足立于小莲台之上。上身,下身着长裙,质感飘逸,样式富有设计美感。
此作运笔灵动,设色浓郁,富有早期唐卡古朴而生动的气息。早期唐卡中绘有七政宝的作品极为罕见,美国纽约鲁宾美术馆藏有一件与本作尺寸、年代均十分接近的唐卡作品,除了佛陀手印不同,过去七佛以及七政宝的构图与本作几乎完全一致。值得一提的是,鲁宾所藏与此件拍品背面均存有塔状藏文题记。
此尊叶衣母造像,三面六臂,三面均现忿怒相,每面各具三目,眼形则圆润如杏核,呈现半寂静、半忿怒的半嗔像。头戴五叶花冠,冠叶内嵌松石,耳挂圆珰。叶衣母的容貌及身形十分年青,上身赤裸,披挂各类饰品璎珞;胸部饱满,腹部微凸,以单膝跪姿立于尸座之上。下身披围着一件由树叶串编的草叶裙,其名自此而来。六手各执法器,原应持金刚杵、钺刀、箭、一束新叶、花枝编成的弓,及套索,此件作品中部分法器已憾失或只余下一部分。
头顶发髻呈现怒尊常见的红色,髻顶立鎏金半杵,表示叶衣母属于金刚佛部。主尊身下的覆莲底座亦是别具特色,立体莲瓣绕座一周,每一瓣莲瓣被三等分成水滴状图案,且座上下沿均饰以连珠纹,甚为华丽美观。本尊铸造精良,金色明丽,保存完整,姿态生动、优美,加以造像主题极其罕见,实乃是百千难遇其一的珍稀佳品。同期同一题材作品,可以借鉴巴黎吉美博物馆馆藏的一尊叶衣佛母像,与本尊的姿态及装饰风格十分相似。
参阅:《喜马拉雅艺术品展》,1990年10月13日-1991年1月28日,吉美博物馆, 莱昂内尔·福尼尔(Lionel Fournier)捐赠艺术品展览图录,1990,第59 页。
此尊装饰华丽的佛陀造像,系出自克什米尔的早期造像。克什米尔作为西藏后弘期佛教的源头之一,其造像艺术是一个独特的多重文化复合的艺术形式,内涵丰富,形成过程漫长复杂。10世纪之前的克什米尔造像,与11世纪晚期之后的区别明显,密宗教法的传播尚未得以全面普及,造像题材有限,以佛、菩萨为主。本场这尊即是出自9-10世纪克什米尔地区的造像作品,品相完美,实属同期作品中之罕见佳作。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
征集门类: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瓷器、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资讯(图片发至 bogu709陈老师)
希望对藏友起到一定的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