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探秘平凉石窟秘境

时间: 2024-10-15 11:06:09   来源: 企鹅电竞pc-制作

  平凉共有49处石窟寺,数量居全省首位,历史悠远长久、内容丰富,在西北地区独树一帜。其中,拥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石拱寺石窟、云崖寺陈家洞石窟)。

  国庆假期,携亲伴友,走进这些平凉最精华的“国宝级”石窟,纵览中华佛造像艺术的博大精深,领略平凉文明的厚重底蕴,开启一场畅览“凝固的时光”沉浸式体验之旅。

  探秘平凉石窟秘境瀚海,领略千年文化瑰宝和悠久丝路历史,充分了解北魏至明清时期平凉佛造像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培养美学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最中国”优秀民族文化。

  上午:赴平凉市博物馆,参观“汉风藏韵平凉佛造像艺术陈列”。

  平凉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十六国时期,佛教在平凉落地生根。北朝至唐代,平凉境内开窟建寺、立像造塔之风盛行。北魏至明代,开凿了大量石窟寺,集中分布在泾河沿岸和关山两麓。元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兴盛,平凉佛像艺术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艺术特征。

  参观“佛风渐染北朝时期佛像艺术”“盛世佛光隋唐北宋时期佛教艺术”“梵音妙相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藏佛撷珍藏传佛教艺术”四大主题馆藏佛教精品文物,了解北朝至明清时期平凉佛造像艺术的时代特色和别样风格。

  王母宫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凉市泾川县王母宫山下,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是一处中心塔柱式佛教石窟,高11米、宽12.6米、深13米,窟内造像分3层,中有方体塔柱、直连窟顶,中心柱及四面窟壁塑有佛、菩萨、飞天、力士等数百尊造像,雕有白象驮塔、飞天长龙和佛传故事。

  中心塔柱上造像丰富、栩栩如生,窟外依壁建有三层飞檐楼阁,作为陇东地区年代比较早远、规模较大的中心塔柱式石窟,在佛教石窟发展史上具备极其重大地位。环顾洞窟,顿生被天地十方诸佛菩萨垂视的肃穆之感。

  同时,作为王母宫石窟附属文物的北魏南石窟寺之碑、北宋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金代大安铁钟、元代八思巴文“镇海之碑”等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南石窟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泾川县城关镇王家沟泾河北岸,系北魏名将、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即公元510年。同时期营建的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庆阳市西峰区北石窟寺(北魏时庆阳归泾州管辖),因二者南北对应,故名南、北石窟寺,并誉为“陇东石窟双明珠”。

  南石窟寺从东往西一字型排列,共有五窟,其中1号窟顶级规模,为其主窟。1号窟高13米、长17米、宽14米,窟内东、北、西三面各雕立佛7尊,七佛两旁分立14尊胁侍菩萨,高约3.5米,风姿卓越,亭亭玉立,正壁门两侧各雕一弥勒菩萨,高5米。窟顶雕有佛传故事浮雕。4号窟是一座唐代佛窟,主龛为三大士坐像,石胎泥表,旁立两身菩萨,东西两壁雕有十六罗汉、八菩萨、六力士。该石窟造像风格罕见独特,对研究我国佛教文化发展与佛造像艺术具备极其重大价值。

  在泾川县泾河两岸,还有一条绵延数百里、规模庞大的石窟遗存“百里石窟长廊”。

  长廊西起王母宫石窟、东至泾明乡太山寺石窟群。由泾河川道两侧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罗汉洞、千佛崖、丈八寺、韩家沟、南石崖等石窟群落组成,大小石窟五百多个,有高大的佛窟、修行的禅窟和各种形制的僧寮窟,其中以罗汉洞石窟群顶级规模、遗存最多。这里不仅是一处规模宏大的丝路禅修中心,更可能是中国石窟群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罗汉洞石窟群始建于北魏,位于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罗汉洞村红砂岩壁上,在绵延2公里的泾河北岸石崖上凿有250余个窟龛。石窟有上下多层,通过长廊、甬道、竖井等廊道相互连通,多为僧众修行习禅、宣教讲经之所。

  入口处有北魏立佛造像一尊,高约4米,有唐代修复风貌。进入10号主窟,是一座平顶四柱式方形窟,窟深9.1米、宽10.1米,柱身四面各泥塑彩绘高浮雕天王像,窟内东、西、北三壁各雕佛传故事。西壁残存的泥塑彩绘壁画浮雕,展现佛陀说法的经传故事,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制作流程与工艺精湛。

  其他窟龛多为禅窟、僧房窟,有的无造像,有的残存清与民国时期的墨色壁画、诗文、题记等。此窟集中展现了泾川佛教从北魏至民国的历史更替,也折射出中国佛教在丝路千载中的兴衰情景。清代李植元《罗汉洞》诗云:“佛阁高浮碧水涯,氛浓团殿散睛霞,登峰放眼藤萝洞,千顷琉璃十丈花。”生动描述了罗汉洞石窟群的恢弘壮阔。

  石拱寺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凉市华亭市上关乡半川村北侧崖面,现存14个窟龛、造像249余身。始凿于北魏晚期,经明代嘉靖年间“敕旨火化”、清代同治年间焚烧,现存造像仍可看到明显的时代特征。

  最典型代表为11、12号窟,2、6号窟规模宏大。11号窟位于窟群中心处,三面造像、三龛三佛,每佛胁侍二菩萨。从四壁到顶部共雕佛像、菩萨、飞天、供养人等90余身。造像的头、面、装饰部位和雕刻手法充足表现出了北魏中晚期风格。

  窟龛浮雕造像数量繁多,面部表情慈祥温和,特别是2号窟相连6号窟、8号窟和9号“柜窟”,为葡萄串式的石窟群落,这种窟连窟、窟套窟型制在我国石窟中非常少见。

  云崖寺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凉市庄浪县关山西麓的韩店镇郭漫村峡谷地带,面积约2.4万㎡。同时,云崖寺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平真君初年,已形成以云崖寺为中心和金瓦寺、竹林寺、佛沟寺等寺群。崖壁开凿洞窟19座、石造像20尊、泥塑72尊,残存壁画14㎡、明代石碑2通。其中6号、7号窟明代泥塑保存较好,被誉为“中国晚期石窟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石窟建造史上大规模开窟造像之风的最后止息地,对研究佛教石窟造像具备极其重大考古价值。

  陈家洞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凉市庄浪县通化镇陈堡村森林深处。陈家洞也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

  陈家洞石窟,又名“龙泉山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条、土坯砌墙建洞而成。窟群分布在长100米、高60米的崖壁上,现有洞窟9座、康熙《重修龙眼山寺碑记》以及乾隆、嘉庆、民国时期碑刻6通,以及金代天德四年、泰和六年石刻题记。

  窟前露天巨石雕三尊摩崖立佛,面相清癯,双足立于莲花形台座上。峡谷石台上有一高8米的六角七级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唐代残塔,七级玲珑宝塔与三巨佛相为映衬,现存四层半,上两层残缺。

  洞峡松风、峭壁高耸,流水淙淙、幽溟渺远,一千多年的风霜苔痕结满石刻,绘就一幅《洞天水帘寻幽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