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约国博:赴五千年文化之约赏大美中国

时间: 2024-05-12 02:45:54   来源: 企鹅电竞pc-制作

  不知从何时起,博物馆慢慢的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旅行的一部分、学习的一部分。去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个看世界的窗口。

  ●仰韶文化的鹰形陶鼎、马家窑文化的裸体浮雕彩陶壶、西周时期的“青铜雁尊”……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本无字书,如果你想挖,就能通过“扫一扫”挖出更多的精彩。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绵延5000余年,既多元一体又开放包容,佛教文化作为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最美人间四月天”就要过去了,我还在心里盘算着“待办事项”:颐和园的春色还未赏、法源寺的丁香还没看……那天女友发来她在国博拍的“青铜雁尊”,立刻唤醒了我的国博情结。

  不知从何时起,博物馆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旅行的一部分、学习的一部分。去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心动不如行动,就这样,4月25日成为我今年国博看展的“首秀”。

  “如果只刷一个展,必须是国博的古代中国!”一个博物馆爱好者如是说。喜欢看展的朋友都记得2022年故宫重磅展览《何以中国》。此次国博《古代中国》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展览以王朝更迭为主要脉络,将历史分为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清八个部分,汇集展出文物珍品2000多件套,模型和地图500余件。

  “在这里,妈妈!”进入展厅在周口店遗址场景模型前,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举着一本带图画的书指认橱窗里的“山顶洞人”喊道。我问年轻妈妈孩子手里拿的是什么书?她说是“中学历史书”,而孩子今年9月才上小学。人头攒动的展厅里挤满了学生、年轻人以及带着孩子来看展的父母。

  展厅中央的庞然大物“虢季子白”青铜盘,周宣王时期,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出土。这是西周著名的青铜器之一,其铭文是一篇优美的韵文,可与《诗》之《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等篇所记史实相互印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同样在大厅中央兀立的“后母戊”青铜方鼎,商王武丁时期,妇好墓出土文物。它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相传于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早年流传经历颇为波折,曾多次躲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后母戊鼎”因其腹壁铭文得名。鼎的造型方正,形体巨大,显得雄伟庄重。鼎身四壁沿周缘装饰饕餮纹,足部也装饰饕餮纹,鼎耳上部则装饰鱼纹,鼎耳外侧装饰虎食人纹。我一边看展一边在网上搜索“饕餮纹”是怎样的纹路。

  “后母辛”青铜觥,妇好墓出土的珍贵青铜器之一,无论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技价值它都可谓商周青铜器的翘楚之作。

  我们看古代中国展览,会在任何一个历史、考古、艺术展中看到“她”的影子,你会发现文物之间的联系,地域的关联,在偶然中发现历史犄角旮旯的秘密。

  比如妇好墓。它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每当凝望它时,我们总会惊叹于人类的幼年时期竟会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红色的河水中,小鱼在欢快地追逐嬉戏。它们有的亲吻着孩子的耳朵、嘴巴,有的静静地趴在他的头上,有的在远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

  还有仰韶文化的鹰形陶鼎、马家窑文化的裸体浮雕彩陶壶、西周时期的“青铜雁尊”……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本无字书,如果你想挖,就能通过“扫一扫”挖出更多的精彩。

  “古代中国”以文物串联历史进程,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记得前段时间我先生在国博看展后发了九宫格,当时我一眼就被居中的色彩斑斓且精致优雅的头像吸引了。这次我步入《中国古代佛造像》展厅一眼就认出了“她”——宋代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头像。

  目测将近一人高的菩萨头像兀立在大厅中央,她面庞丰润、神态慈祥,戴着贴金花蔓冠,冠正面中间置阿弥陀佛坐像,极具庄重高雅之美。我围绕着头像左三圈右三圈拍照,无限喜悦在心头。

  在菩萨头像之后,同样让我震撼的还有宋代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她头戴高花冠、身披帔帛、胸饰璎珞、下着长裙。右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长裙色彩鲜艳,覆座垂地。裙腰结带,腰带饰宝珠花并自然垂落。造像雕刻流畅,造型飘逸脱俗,庄严中蕴含沉静之美,体现出宋代的美学精神。

  以往当我们提到雕塑之美的时候,总会想到古希腊的“大力士”“思想者”等,其实我国古代木雕之美、彩绘之媚才是艺术的巅峰之作。中国艺术遵守的是自然之道,擅长把握自然之物,顺势而为、化为己用。当西方艺术孜孜以求于比例、和谐、透视等技术规则时,中国工匠尊重木材的特性,遵循着自然生命规律,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独特的东方艺术。

  那天我在这个展厅徘徊很久,一看已是下午三点半。每次来国博看展必去咖啡厅坐坐,于是去点了一杯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拉花的拿铁,坐在玻璃窗前慢慢品。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绵延5000余年,既多元一体又开放包容,佛教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中国古代佛造像”展览试图通过馆藏的236件精美的佛造像艺术品,勾勒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发展历程,系统展示不同地区佛造像的精彩造型和丰富内涵,助力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次展览展出的佛造像大多在佛教影响下创作于中国本土,还有部分是佛教高僧传法贴身携带而来的古印度地区造像。在这些造像展品中,新疆出土的泥塑佛像庄严俊美,颇有中亚之风;山西云冈石窟的佛像、天龙山石窟的菩萨像、四川万佛寺的天王像等风格各异,突出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造像体系的艺术偏好……这些佛造像艺术精品凸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非凡历程,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那天在闭馆前我还匆匆走过《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英模蜡像展》等,可以用歌手程璧的一句歌词概述这一天:我的心里是满满的。

  如果五一假期有时间,推荐大家去国博接受“古风”的洗礼,除了《古代中国》大展,你还能够正常的看到《中国古代瓷器展》《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等,同时沐浴现代科技的春风——《科技的力量》《屹立东方》……喜欢洞窟艺术的,可以买票沉浸式体验《华彩万象——石窟艺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