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罗丹,当之无愧地代表着19世纪法国艺术巅峰的雕塑艺术巨匠,他的代表作《思想者》堪称家喻户晓,其《罗丹艺术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
11月27日,“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部部长和法国文化和新闻部长福勒尔·佩勒林分别在贺词中表示,值此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不同层面上广泛展开。罗丹及其艺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成为21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纪念活动接近尾声时,“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不仅将纪念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同时也为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画上圆满的句号。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法国驻华大使顾山,中法建交50周年活动法方总协调人马克·毕栋,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娜·舍维约等中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展览为期四个月,将持续至2015年3月22日。
进入展厅,不朽名作《思想者》静静伫立在人们面前,他不高傲,却也不谦卑,彰显着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无限探索,蕴含着一种优雅从容的自信,极富古典艺术表现力。作为人类创造力的象征, 《思想者》无疑是现代主义初期雕塑的最佳代表。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 ”也许他一直沉浸在一种深邃的思考当中。“单凭灵感工作,即使再聪明灵巧,总是力有未逮的。一个人无法脱离自然而创作。艺术家是自然造就的,当他理解了自然,并把它反映出来时,与其说艺术家是创造者,不如说是具有效仿自然之才情的人。 ”罗丹说。在其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从未停止歌颂生命与自然。他的作品主导了19世纪后半叶的雕塑史,并为20世纪西方雕塑开辟了全新的实验性道路。
“此次展览是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成果之一,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多次磋商、交流,确定本次展览的题目为‘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 ,对于罗丹取什么题目都是困难的,所以我们最终选择还是强调罗丹艺术的永恒。在展出的罗丹博物馆所藏的罗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之外,还能清楚看到展陈方面的特别之处。展览还原了罗丹博物馆展厅、故居、墓地等,与罗丹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他的餐厅,都得到展现。此外,本次展览作品除了罗丹所惯用的常规材质,更重要的还有特别精选出的61件石膏雕塑,由于该材质在运输和保存上都十分艰难,所以这也是罗丹博物馆在对外交流中少有的举动。以亲近罗丹、亲近罗丹博物馆为目标,这一独特的策展理念区别于以往的对外合作展览,给公众展现了一个罗丹博物馆和罗丹生活背景之下的罗丹的艺术。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说。
罗丹在中国享有盛誉,源于其作品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真实之间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无论你是何种文化背景,拥有何种传统,即将走向何方,都会被罗丹的作品所打动。尽管其技法直溯古代先贤大师,从中汲取灵感,但他却并未死板地抄袭模仿,在广泛吸收历代大师们的创作手法之后,他塑造出的每个人物不仅延续了古典主义雕塑中一贯的写实风格,并将其独有的生命力、力量感和时代气息通过作品充分地展示出来,观众还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人物所传递出的细腻鲜活的情感。罗丹认为,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于是在其作品中融入自身领悟后的深邃情感、艺术张力以及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渴望。这也就是为何在欣赏完如此极具生命力的雕塑之后,观者均可以感觉到那触及灵魂的震颤。罗丹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均可以借由他的雕塑作品完美地诠释出来。
本次由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的罗丹雕塑回顾展,通过“最初的岁月”“雕塑家的诞生”“渐臻成熟”“走进神秘的罗丹工作室”四个部分来展现,每一部分都有机地联系了罗丹艺术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展览作为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罗丹作品展,汇集了139件罗丹博物馆藏品,包括罗丹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一样的材质的代表作,涵盖青铜、大理石、石膏等,囊括了《思想者》 《吻》 《青铜时代》 《加莱义民》 《地狱之门》 《巴尔扎克》 《维克多·雨果像》 《惠斯勒像》等罗丹的经典作品。展览以他最初不被认可而最终成为一代大师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引导观众去体味、去探寻,全方位展示和回顾了这位伟大雕塑家的艺术人生。
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娜·舍维约在谈到这次“与罗丹的约会”时说:“举办罗丹回顾展有很多原因,这次展览很重要,我馆和我国文化部都给予了很大关注,当我们提出这个想法后,文化部很快回复,同意将罗丹的珍品拿出来展出,其中很多是属于法国国家收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藏品。同时,对于罗丹本人来说,这个展览也很重要,因为罗丹生前就为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他的收藏当中也有很多中国艺术品,如果他活着,我想他会亲自来到这里,来到有这么多精美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而对于我馆,举办此次活动则标志着罗丹博物馆的国际化,这也正是我们愿意拿出如此规模数量藏品进行展示的初衷。罗丹的作品到过很多国家,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罗丹去世将近100年后,其作品依旧可以给不同地域、不同的人以启迪,这使我感觉惊奇。我相信这个展览也会是一个特别好的交流平台,观众可以与罗丹和他的作品互动,也许他们会产生不一样的观点。 ”
展厅中很多人对罗丹的作品及艺术如数家珍,他们在谈论着罗丹,也在谈论着被其深深影响的自己的艺术道路,面对如此熟悉罗丹的中国观众,他所能展现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在不同的展区,在模拟现实布景重构的烘托和映衬下,罗丹的作品在新的空间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展厅中的《吻》如此动人,优美的线条、饱含张力与韵律感的造型,冰冷的雕塑下仿佛孕育着永恒的生命力,也仿佛在为人们诠释着这位“永远的思想者” ——罗丹的艺术之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