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彩塑,是中国传统的雕塑工艺之一,是待泥坯阴干后,上粉底、再施彩绘的一种雕塑。其反映着北方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聪明智慧和艺术积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近日,记者走近稷山彩塑第三代传承人吴高志,与他对话泥雕。
吴高志,1983年生,稷山县稷峰镇吴城村人,自幼受民间画师父亲的影响,酷爱书法、绘画。1995年上初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邻村的泥雕彩塑师傅王有生,便对彩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逢节假日,他都会跟着师傅学习彩塑,直到初中毕业。
上高中时,吴高志除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彩塑外,仍抓紧时间学习文化课。2004年,吴高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科技大学雕塑系,200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大学期间,通过系统学习,他掌握了雕塑的基础知识,对雕塑有了更多的认识。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创作的雕塑《谭千秋》,生动再现了谭千秋老师救人的场景。后来,他将该作品捐赠给了湖南希望工程。
2009年大学毕业季,吴高志在学校举办了一场个人雕塑汇报展,展出雕塑作品56件。其中《胸像》系列(综合材料)、花旦《梅兰芳》(玻璃钢),还有5件《地震》泥塑彩绘系列作品,在校内引起强烈反响。有人称,此次汇报展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与洗礼。
如果说,最初的爱好与大学生活是吴高志的“修炼”过程,那么进入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对吴高志的“磨炼”。
2009年7月,吴高志毕业后来到宇达集团,开始了他人生雕塑的实践。在宇达,从设计样稿、放大作品、修整作品、完成作品,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都是对吴高志的一次次修行。
他说,看到经过自己亲手完成的件件作品问世,这其中有废寝忘食的艰辛、挑灯熬夜的心酸、身体劳作的苦累,并还有成功后的喜悦。
2014年,他的作品《修复》系列4件、《万物生》浮雕入展山西省第十六届美术作品展。
在宇达,通过雕琢与打磨,吴高志一步步走向成熟。2016年,他离开了宇达,走向自己的艺术之路。
2016年6月至8月,吴高志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主办的“山西传统彩塑艺术创作及工艺艺术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研修班,有幸结识了著名泥彩雕塑家欧阳宁明先生。
在研修班,吴高志不但学到了欧阳宁明先生的做人品德,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先生对待艺术的追求与态度,特别是先生在宗教艺术造像中的潜心探索和造诣,使他受益匪浅。同年10月,吴高志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路,随后到全国各地游学、谈业务。
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吴高志的创作、生活一度陷入低谷,但他没有气馁。在创业的第二年,他又背起行囊,来到了平遥“国瑞堂”,拜彩塑大师梁卫国为师,一边学一边工作。
在这里,他与梁师傅共同完成了4米多高的“四大天王”泥塑像。凭着自己的执着劲,他又为人生的得分簿上赢得一分。
一位雕塑家说,雕塑蕴含着生命和动力,有机的造型尤具感性,能传达感情和暖意。
雕塑对吴高志来说已并非难事,但如何让泥雕融入思想、赋予生命,成了吴高志面临的挑战。否则,塑出的作品只是一堆泥疙瘩。
有了在宇达“磨炼”的经历,吴高志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更加趋于成熟。2018年5月,他创办了稷山县高志彩塑研究所。
2019年6月,他受邀赴河北吴桥华美古建公司,为金鼎古籍线装书博物馆设计制作历史人物雕塑。雕塑人物有蔡伦、毕昇、仓颉等。一些专家看到塑像后这样评价,具有时代性、装饰性、唯美性和创新性。
2020年,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表达对钟南山院士的敬意,吴高志特创作了雕像《钟南山》。
据业内人士讲,雕像《钟南山》,雕刻出救死扶伤的战士品格;不惧病魔、勇于担当的员形象;以及爱护人民的民族精神和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浓缩。
运城是关公故里,关于关公的雕像有千千万,但吴高志为关公塑了一尊文武双全的经典铜像,名曰《义炳乾坤》。观雕塑,关公左手紧握宝剑,右手捧着《春秋》,一刚一柔、一武一文,表达了关公忠、义、仁、智、信等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
《枣园童趣》是一尊民俗雕塑作品,创意来自吴高志家乡喜获丰收的一个场景。作品中穿着古代服饰的6个孩子,有男有女、有蹲有站,呈现了一幅欢快的打枣场面。作品整体安排有聚有散、疏密得当、主题突出,充分表达了地方特色,尤其是孩子刻画得十分生动。
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吴高志反复打磨自己的雕塑作品,显而易见其用心至深。用他自己的话说,雕塑不是简单地雕、刻、塑,而是将作品注入生命,走进雕像的内心世界,与雕塑对话,最后赋予其思想。
“当我们欣赏作品时,看到的是历史、体验的是时代、领略的是精神。”他深有感触地说。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经过雕、刻、塑制成艺术品。在一般人眼中,它是贵族艺术,是高不可攀的艺术,但在吴高志看来,雕塑就是群众艺术。
“在广场、公园、游乐场所、单位机关等,到处能够正常的看到雕塑作品。其实,稷山彩塑就是一代一代的稷山民间艺人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的积累、创造与丰富,这才使得稷山传统彩塑历经千年而传承至今。”吴高志说着自己的观点。
为传承彩塑艺术,吴高志在高志彩塑研究所开办了儿童美术培训班,其中就有泥塑制作课。
据吴高志介绍,泥塑制作课能培养小孩子的动手能力、开发儿童心智,更重要的是传承彩塑。
在和吴高志的攀谈中,得知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为百姓塑像,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这一艺术的魅力。
“在家里的桌子上,摆上自己的塑像,既有高雅之趣又有纪念意义。”吴高志对自己的想法坚定不疑。
采访当天,吴高志现场为父亲塑像。吴高志说,即使百年之后,后辈们还能欣赏到父辈们的立体形象。
吴高志是稷山彩塑第三代传承人,根据多年的创新发展,稷山彩塑已逐步形成其独有的特征:造型浑圆丰满、淳朴秀润,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情;人物形象简洁明快、生动传神,以少胜多、重在神韵;色彩上红、黄、青、绿等色对比使用,显得人物形象强烈而绚丽;通过倾斜、变形、曲线、不对称、色彩韵律及节奏转换等,产生出一种刺激视神经的“张力”,突出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在用色上讲究简雅明快,将粉色和重彩结合使用,以重彩衬托粉色,使作品产生端庄厚重的艺术效果;在风格上融入中国绘画中的线描,巧妙自然地与雕塑形体相结合,产生一种精谨茂密、玩味不尽的醇厚气韵。
此外,吴高志又为稷山彩塑制订了相应的保护计划——深入稷山民间收集彩塑样稿;征集稷山历代彩塑文献资料;研究、整理、完善稷山彩塑起源、演变的历史档案;认真汲取乡土记忆,创意设计一批拥有运城文化符号的彩塑作品,实现用文创拓展市场的预期目标;积极联系地方文史专家及文化学者整理编辑出版《稷山彩塑》一书……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