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和收藏传统是影响中国雕塑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国内国外收藏历史的延续性是形成较为完善的艺术市场的重要原因。雕塑在我国的历史并不亚于西方。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出现独立意义的雕塑品,三代青铜雕塑更是成就斐然。以后历朝历代都不乏雕塑艺匠留下的雕塑珍品在世界享有盛誉,然而在我国雕塑一向不被视为纯艺术实用性远大于艺术性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无不影响着雕塑艺术的发展远古时期重礼教而敬鬼神。雕塑品主要是作为礼器和祭器,而此后雕塑也未能脱离实用性的案臼,一般是作为冥器用于陪葬或用于宗教造像等,尽管这些雕塑有其突出的艺术性、装饰性但其特殊的实用性使得这些雕塑不有几率会成为人们的收藏品另外中国文化的特殊。使雕塑一向被视为工匠之职文人士大夫耻于参与更不会将之纳入收藏范围历史原因使得雕塑艺术在中国古代没有成为主流的文化样式没办法取得像绘画一样在文化上的地位其影响延续至今,直至今日中国的艺术市场仍是绘画唱主角,雕塑所占比例无足轻重。
中国当代雕塑自身的发展状况是影响雕塑艺术市场发展的最终的原因。现代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程,与西方雕塑两千多年的沉淀相比还显得很稚嫩。可以说,中国当代雕塑就整体来说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还没有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纵观国际艺术市场,受到推崇并屡创高价的雕塑艺术品大都是那些艺术语言独特、个人风格鲜明、内涵深刻的作品。而在中国艺术市场中。这样的力作并不多见。可喜的是,中国的雕塑家慢慢的开始能够从本体上认识雕塑艺术使其向渐趋成熟的方向发展。一些雕塑家的作品也正因为其国际语言和艺术家的个性创造而非常关注。如李象群、展望、向京等人的作品在拍卖场上也屡以数十万元的价格成交但与国外相比,能够进入艺术市场的雕塑作品的数量还是相当少价位也相当低。
市场培育不足是中国雕塑艺术难以走出市场困境的又一主要的因素。尽管随市场的发展人们也不时能清楚看到各种雕塑个展、联展、巡回展等但目前国内高规格的市场推广并不多见雕塑艺术很少像绘画那样在艺术博览会上参与学术展示和市场操作。市场推介的力度不够,是造成公众认知偏差的重要因素。
经营方的市场培育也很重要,目前中国的雕塑市场很不完善基本上没有相关组织对雕塑市场的运作进行规范、引导。雕塑家缺乏必要的商业意识,很少让经纪人为其做代理、包装、订购等工作。艺术品经营机构如拍卖行、画廊等对雕塑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雕塑作品的经营销售上缺乏有理论水平的组织、机构来指导,比如说在较为成熟的中国画市场中。销售已掌握了一个可操作的价目表还可以及时地随行就市依据市场行情及时作出价格调整而雕塑艺术还没形成较为规范的价格体系在雕塑市场中只有创作价。没有市场价经营方既不能对雕塑作品的商业经济价值做出合理判断也没有对雕塑艺术作适当的市场营销包括学术宣传,市场价格。
雕塑作品自身的可复制性也影响到雕塑市场的发展,很多人都存在着认为雕塑作品可以大量复制,没有原作不值得收藏的认识。实际上按照国际惯例作者亲自翻制并确认的雕塑作品,复制十件以内(编号限制)均算原作,与中国收藏者一贯倡导的唯一性相违背。比如雕塑作品的材料问题,在国外,一件亨利·摩尔的石雕作品价格要远高于他的青铜作品,这是由于雕刻石头相对困难,而对于青铜作品来说,同一个模子可以翻铸若干件作品。但在中国则正好相反,人们注重的往往是雕塑材料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往往不是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
由此可见,中国的雕塑市场仍旧没办法绕开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这些制约因素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发展不利,收藏传统和文化观念是当代雕塑市场状况低迷的重要原因。
雕塑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立足于空间的艺术形态,雕刻和塑造曾经是它最主要的两种表现手法,伴随着雕塑的发展,进入到当代视野之后,它的创作手法,它的使用材料,它的表现观念也慢慢变得多元化,涵盖更为普泛的“装置和雕塑”来描述众多三维立体的作品。尽管种种因素制约了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的发展但应当看到近几年来,经过各努力中国的雕塑艺术市场已起步并有了初步的发展。雕塑艺术正逐渐摆脱传统的羁绊,慢慢的受到市场的关注。
拍卖市场的价格虽然相比绘画来说偏低,但却没有了绘画价格的“浮夸”,呈现的是一种秩序下地调整,一步步在梳理市场。雕塑板块近两年的市场主要集中于中国港台以及新加坡藏家。在中国内地,雕塑市场还有很大可以开拓的空间。但就选择艺术家来说,画廊似乎也遇到和拍卖一样的困境。传统雕塑艺术家在中国内地市场表现平平,因为内地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已经脱离了材质的局限,关注点渐渐放在作品的观念。
《神圣时刻》 影像装置 展示空间五平米 电视,沙发,柜台,茅草,木屋 2015年 (1)
这对于钻研雕塑创作的艺术家是个挑战,但很欣喜的是,还是能看到近两年有一些面貌同以往不同的雕塑艺术家的作品。而不管当下雕塑市场行情如何,雕塑这种艺术形式仍然是任何艺术都没有任何办法取代的,从艺术品收藏投资角度看,目前正处于低价位运行的雕塑无疑具有极大的收藏投资升值空间。国内当代艺术市场持续火热,活跃于艺术市场中的投资客和收藏者对当代雕塑艺术品的接受也逐渐从陌生的角度走向了一个对价值认可的过程,只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缓慢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