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报道,当地时间20日,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的国际机场附近突发大火,随后还出现爆炸,产生大量浓烟。机场的管理方表示,机场的运营暂未受到影响。
据媒体后续报道,发生火灾的是菲尼克斯市一处存放丙烷的设施,多个丙烷罐爆炸。消防人员称,现场有数百个丙烷罐,不排除发生更多爆炸的可能性。当地政府称已要求周边1.6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疏散以保证安全。
与此次事故类似的事件有:2018年8月27日美国自由女神像附近,两次丙烷泄漏着火爆炸事件。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的自由岛,在附近着火爆炸发生后,海警迅速撤离自由女神像区域的3400多名游客,未出发登岛的游轮也暂时停止运营,只有一个工地工人受了轻伤,其他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无人员伤害。
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是自由女神像后方正在修建的Statue of Liberty Musuem工地内,3个各重达100磅的圆柱体形丙烷桶,气体泄漏而起火,火舌蔓延,威力达2级。
丙烷(Propane),是一个三碳的烷烃,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H3CH2CH3,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通常为气态,但一般压缩成液态后运输。原油或天然气处理后,可以从成品油中得到丙烷。
丙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燃烧时发黑烟。化学活性低,脱氢后变成丙烯,可被空气氧化成甲醛。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醚。在17.8℃时,100体积的水能溶解6.5体积的丙烷。
燃料:丙烷常用作烧烤、便携式炉灶和机动车的燃料。用来驱动火车、公交车、叉车和出租车等,也被用来充当休旅车和露营时取暖和做饭的燃料。
化工用途:主要用作裂解制乙烯和丙烯的原料,以及用于制丙烯腈、硝基丙烷、全氯乙烯;在炼油厂用作脱沥青、脱硫的溶剂等。
其他用途:蒸汽裂化制备基础石化产品的给料、用于合成丙烯和丙烯酸的潜力原料、生产丙醇的原料、热气球的主要燃料,半导体工业中还用来沉淀金刚砂。混合有硅的丙烷还被用作一种的推进剂,用于生存游戏中。在一些主题公园和电影拍摄场景,液态的丙烷可用来产生爆炸或一些其他的效果。
丙烷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与铁、锡、铝的无水氯化物,铁、铝的过氧化物以及碱金属氢氧化物等催化剂的活性表面接触能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遇氨水、氯磺酸、氟化氢、硝酸、硫酸、发烟硫酸猛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丙烷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浓度为1%的丙烷,不引起异常症状,但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烷,也会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接触10%以下浓度的丙烷,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丙烷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接触极高浓度丙烷时,会导致窒息。
(1)操作人员一定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3)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防静电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4)储罐等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6)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打开环氧丙烷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贮存环氧丙烷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若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3)保持设备的水压、油压正常,有关管线要畅通。维护保养好设备,消除跑、冒、滴、漏等现象,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会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5)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在环氧丙烷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环氧丙烷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阻火器、危险品标志牌、静电导链),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一定得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器,保持安全车速。
(3)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防高温。
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的方法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环氧丙烷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一定要马上撤离。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不相关的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的方法,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标准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